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18年中国肿瘤的现状和趋势》报告显示,乳腺癌发病率位列女性恶性肿瘤之首!
但临床上,很多乳腺癌患者,在病发时没有任何不适症状,甚至已经转移了也没有疼痛等症状,容易错过最佳治疗时期。
很多乳腺癌都是从最初的乳腺增生转化来的,那么,乳腺增生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啊,该注意什么问题呢?
这个问题大家问得太多,御众堂乳腺讲师今天就帮助朋友们来分析一下吧。
首先,这个问题是怎么产生的呢?与什么关系最密切呢?
估计大家都想不到的,其实,乳腺问题,真正的罪魁祸首是不良情绪!简单地说,就是心情不好,郁闷,焦虑,紧张,压力大!这些都是此病的根源。
西医也认为,精神过于紧张、情绪过于激动等不良精神因素,都可能使本来应该复原的乳腺增生组织得不到复原或复原不全,久而久之,便形成乳腺增生,而且这些不良的精神刺激还会加重已有的乳腺增生症状。
其他还有生育晚,流产次数多,雌激素摄入多等等,但是情绪因素绝对是压倒性优势的。
中医认为,乳头属肝,乳房属胃,上面这段话的意思是:如果木土失和,肝与脾胃失调,则会出现乳癖。
现代之人,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紧张,但是又缺乏心灵滋养体系,所以想不通的事情多多,郁闷的事情多多,纠结的事情多多,这样,肝气郁结,对于女性来讲,最容易出现的,就是这个乳腺增生了。
那么,乳腺增生危险吗?发展下去会怎么样呢?
我们把卫计委提供的【乳腺增生临床分期】来写给大家吧:
1、乳腺小叶增生(Ⅰ期乳腺增生)是乳腺的初期增生,多发生在25~35岁,症状表现较轻,属于乳腺增生Ⅰ期。
2、乳腺腺病(乳腺导管扩张症,Ⅱ期乳腺增生)是乳腺初期增生的进一步发展,从小叶增生发展到乳腺导管扩张,称为乳腺腺病,多发于30~45岁,症状表现严重,属于乳腺增生Ⅱ期。容易引起重视,往往治愈比较困难,久治不愈造成精神压抑,导致症状加重。严重导致内分泌紊乱,如月经不调、失眠多梦、肤色晦暗等系列反应。
3、囊性增生(乳腺导管扩张合并上皮细胞增生症,Ⅲ期乳腺增生)是乳腺二期增生的进一步发展,多发生在40~55岁,症状表现非常严重,三期增生的恶变率在70%以上,需积极治疗和定期检查,三期乳腺增生往往会给患者带来精神压抑及恐惧心理。
4、乳腺囊肿病(Ⅳ期乳腺增生)乳腺导管细胞及上皮细胞大量堆积死亡,形成囊肿性肿块,癌变率90%以上。
5、乳腺癌(Ⅴ期乳腺增生)多由囊性增生和囊肿进一步发展而来,乳腺癌的早期治疗首选手术,保乳与否应根据具体情况。
我们所见到的人,多数还在1、2期,所以,此病虽然如此普遍,但是大家也要引起重视,积极调理养护,这样才可以保护自己。
面对女性乳腺常见的问题,一起来听听御众堂乳腺讲师怎么说吧:
乳房阵阵胀痛,不要慌
乳房出现肿块,及早看
如果在不经意间摸到硬硬的乳房“肿块”,老师说:
这类疾病有很多,最常见的就是乳腺纤维腺瘤等良性肿瘤。因为此类疾病存在一定的潜在癌变风险,如果出现病变不及时养护治疗,不仅容易造成疾病的延误,使肿瘤发生恶变;还会由于肿瘤过大,而影响到乳腺的外形。所以一旦发现,我们就应该及早地进行诊断。
乳房出现溢液,要警惕
大家都知道如果在哺乳期乳头流出乳汁,这是正常的生理功能。但如果是在非妊娠期和非哺乳期,乳头却流出来淡黄的乳汁、发绿的脓液、红褐色的血水,甚至在没结过婚的少女、绝经后的年长女性都可能出现。
对于让人不忍直视的乳头溢液,老师明确表示:
乳腺炎时,乳汁及时排
因产后乳汁淤积“堵奶”让妈妈们心焦不已的急性乳腺炎,老师也支招了:
早期的乳腺炎患者是不需要进行手术干预的,最根本的解决方法是解除乳汁淤积,有效地排空乳汁。
乳腺癌,提前防
谈到目前高居中国女性发病率和死亡率第一位的恶性肿瘤——乳腺癌,老师着重强调:
乳腺癌比较明确的高危因素是遗传倾向,女人们要高度重视!
另一常见的高危因素就是性激素的水平变化。
其中婚育年龄、生育的次数以及哺乳时间,成为乳腺癌危险的正相关因素。对于终生未婚未育未哺乳的这些女性,那么乳腺癌发生的危险性就会相对提高。
还有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就是患者患有乳腺的良性疾病。
就像乳腺纤维腺瘤、乳管内乳头状瘤等,虽然恶变几率不高。但如果这些良性疾病有恶变倾向时,未能够及时给予治疗,长时间存在体内就会增加恶变为乳腺癌的几率。
乳腺癌最常见、最典型的症状就是乳房肿块,80%以上的乳腺癌患者其实是因乳腺肿块而去首诊的。
要是女人,就是爱美的!可是生娃之后,大部分女人的身材全都走了样!这让不少宝妈伤心不已!但是,我们也能看到,很多女人在生完孩子之后,身材依然火辣!她们是怎么做到的?下面,御众堂产后恢复老师就与大家分享一下!
就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女性在分娩后,胸、腰、腹、臀的肌肉会变得松弛,所以很多的新妈妈们生完宝宝后,如果没有一个健康的塑身,那一般情况下,身材都会开始朝横向发展了,如何才能恢复往昔紧致的体形呢?这一直是爱美的新妈妈们最为头痛的问题之一。
其实新妈妈们产后只要注意这四个部位的恢复,用不了多久,又是一个身材杠杠的辣妈!
母乳喂养让乳房恢复更快更好
要想不因为分娩的缘故而使乳房变得软软的,不再挺立,其关键是产妇要细心照料自己。
有些人认为,是母乳喂养让自己的乳房变得松弛下垂,事实刚好相反。实践证明,母乳喂养更能促进乳房的恢复。
母乳喂养的姿势一定要正确
1.不要让婴儿太过贴近胸部,当他位于正确的位置,而开始吸吮时,会发现他的太阳穴与耳朵微微地颤动。如果婴儿的位置很正确,就不会觉得乳头肿痛。
2.在自己胸部下方,用一只手平贴在肋骨上,支撑自己的胸部。要避免压迫到胸部顶端,因为这样很可能会使乳头的方向改变,从而使乳腺阻塞。
3.每到下一次哺乳,都要换不同的乳房来哺育。在不同的时间哺乳婴儿时,给它吸吮不同的乳房,有助于避免一边的胸部受到太大的压力。
4.哺乳以前,在胸部撒一些温水,有助于乳汁的分泌。如此婴儿就不需要费力地从坚硬而疼痛的乳头吸吮乳汁。
5.假如乳房变硬,可以用手把奶挤出,以方便婴儿吸吮。
6.哺乳后,用冰冷的毛巾擦拭乳房,可以收缩血管,降低乳房肿胀的程度。
7.轻轻地挤压肿胀的乳头,这是个简单好用的好方法。
8.带合适的胸罩可以使胸部感到舒服。
骨盆的结构
骨盆是由骨骼构成的盆状物,包括2个大的髋骨:髂骨、坐骨及耻骨。在脊椎骶骨的下方,有4块小的骨骼,构成了尾骨。
骨盆主要的功能是支撑身体的结构,同时保护子宫和膀胱。构成盆状底部的是一层肌肉,称为骨盆肌肉。骨盆肌肉分为3层,即较内部的一层、中层与外表的一层,由耻骨连至尾骨,并穿过两边的髋骨。
骨盆肌肉中,共有3个出口。一是由膀胱延伸出来的尿道出口,位于前方;另一是由大肠延伸出来的肛门通口,位于后方;第三则是子宫延伸出来的阴道口,位于中央。
在骨盆外层肌肉的出口处形成一个环,称为括约肌,括约肌能使这些出口紧密地密合,特别是在腹部用力的时候,当笑、咳嗽或打喷嚏的时候。
早运动、适量运动、骨盆养护
在怀孕期间,骨盆会支撑胎儿、胎盘,以及扩大的子宫内一些额外液体的重量。分娩过后,这些肌肉会极度扩张而脆弱,因此,要使它们恢复强健的状态,就要尽可能运动这些肌肉。
有些女性裂伤或会阴切开术后,会担心紧缩这些肌肉会导致疼痛的发生。其实这种担心完全是没有必要的,当用力紧缩并放松这些肌肉的时候,可增强此处的血液循环,并促进愈合过程。当运动时,对这些伤口并不会造成任何伤害,因此最好尽快地展开运动。
产后的骨盆养护也是不可少的,专业的养护可以让骨盆尽快恢复产前的紧致。
恶露异常要重视
当孕育了10个月的胎儿从母体娩出的那一刻起,小宝宝就开始了自己的生活,可是妈妈体内的那个小房子—子宫,可不会一下子就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如今,它神圣的使命已经完成,此时它更需要关心和照顾,这样才能早日恢复健康。
分娩以后,随着胎盘的排出,子宫的大小与重量也会逐渐变回到原来的状态。但是,这个过程大约需要6周的时间。
当子宫恢复的时候,子宫内部不需要的东西会排出。这些排泄物称为恶露,大约持续3-4周。最初,是由胎盘处排出红色的血来,过了几天便呈褐色,过了数周以后,则呈黄色。颜色的转变是不可预期的,因为在这期间,血的流失会有所变化。最常见的是小小的血凝块。一般的恶露不会有恶臭。如果发现凝块很大,持续性的流失或极端的流失,或产生恶臭,必须把这种情况告诉助产士或医生。这意味着子宫内部受到了感染,应该接受治疗。
要想子宫很好地恢复,产妇要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
1.产后应及时排尿
产后要及时排尿,这样才能不使膀胱过胀或经常处于膨胀状态。
2.产褥期应避免长期卧位
产后6~8小时,产妇在疲劳消除后可以坐起来,第二天可以下床活动,这样有利于身体生理功能和体力的恢复,帮助子宫复原和恶露排出。
卧床休息时尽量采取左卧或右卧的姿势,避免仰卧,以防子宫后倾;如果子宫已经向后倾屈,应做膝胸卧位来纠正。
3.产后应该哺乳
母乳喂养不仅非常有利于宝宝的生长发育,而且宝宝的吮吸刺激会反射性地引起子宫收缩,从而促进子宫复原。
4.注意阴部卫生
产后要注意阴部卫生,以免引起生殖道炎症,进一步影响子宫的恢复。
由于怀孕的缘故,不可避免的是外阴、阴道及盆底组织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下面逐一来说明其变化与恢复。
1.外阴的变化与恢复
分娩后,可引起外阴轻度的水肿,2~3周内自行消失。如果注意局部清洁和护理,会阴部的轻度裂伤或会阴的切口,一般都能在4~5天内愈合。如果会阴重度裂伤或伤口感染,切口裂开会增加产妇的痛苦,需要2周甚至1个月后方可痊愈。
2.阴道的变化与恢复
分娩时,因为胎儿通过阴道,阴道壁被撑开,会出现肿胀并有许多细小的伤口,分娩后1-2天排尿时感到刺痛,1周后恢复。一般情况下,扩大了的阴道产后1天就能缩紧。
分娩后,阴道扩大,阴道壁肌肉松弛,张力减低。阴道黏膜皱襞因为分娩时过度伸张而消失。产褥期内,阴道肌张力逐渐恢复,但不能完全达到孕前水平。黏膜皱襞大约在产后3周左右开始重新出现。
3.盆底组织的变化与恢复
产后盆底肌肉及其筋膜由于扩张而失去弹力,而且常有部分肌纤维断裂。产后如果能够坚持运动,盆底肌肉可以恢复至接近孕前状态,否则就不能恢复原状。
大多数情况下,偶尔出现的乳房疼痛,是由生理性或病理性(乳腺增生)引起的,在临床上,我们主张以心理疏导、改变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为主,必要时再给予药物干预和治疗。
2
乳头溢液往往是乳管内病变的唯一的一个征象,一般不会一开始就是溢血,往往先是一些浆液性的东西溢出。
但患者通常对这不是很重视,任由其发展,直到出现血性溢液才来就诊,以致耽误了这种疾病治疗。要知道乳液的性状与疾病是直接相关的,血性的、浆液性的或者清亮的溢液疾病发生率非常高。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