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活动
颈动脉斑块形成
来源: | 作者:pmtf18c49 | 发布时间: 2019-09-19 | 617 次浏览 | 分享到:

体检发现长了颈动脉斑块,让人感觉心里“咯噔”一下,这可是引起心梗、脑梗最危险的因素,它是怎么长出来的?有什么办法预防?能把它清除掉吗?一系列问题相信是你最想知道的,咱们一起来看看吧。

颈动脉斑块是这样形成的:

打地基 动脉斑块其实就像盖房子一样,首先要打地基。打地基的“工人”主要有吸烟、高血糖、高血压、熬夜、过量饮酒、缺乏运动等,它们在血管内皮上打下了一个个的地桩。产原料 盖房子的原料主要是血液里的脂肪,相当于盖房子的砖块,生产部门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从每天吃的食物中吸收的脂肪酸,一个是肝脏等器官不断生产的甘油三酯等,而后者生产出的原料占大多数。



运砖块 要把盖房子的砖块运到工地,运输车是必不可少的,这个任务由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来承担,它们会不辞辛劳地将血液中的脂肪一趟一趟地运进打好地基的血管内皮里。盖房子 地基打好了、砖块也运进来了,盖房子的工人队伍就该上场了,它们由血管中的吞噬细胞组成,会把运到现场的砖块进行加工处理,通过炎性反应产生象粥一样的物质把砖块粘合在一起,在血管壁上盖起一排又一排的小房子,这就是动脉粥样硬化。

“工人们”在打地基的时候,会选择比较合适的位置,比如颈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等地建一些高楼大厦,不仅地基打的深,盖起的房子也更高,比血管壁中一排排的小房子高得多,这就形成了动脉斑块。

动脉斑块这样的高楼大厦由于盖的高,稳定性就差,血液的流动时如果压力升高,比如有高血压,就可能把这大厦冲倒,大厦一倒血液中的血小板就会赶过来救援并清理现场,血小板越聚越多乱成一锅粥就形成了血栓,于是血管就被堵塞而中断血流,梗死性疾病就发生了。


了解了颈动脉斑块的形成过程,怎么防止它的发生,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阻止它的形成,就应当很明白了:

阻止打地基:戒烟限酒、加强运动、生活规律、控制好血糖血压。少生产原料:饮食清淡、少吃油脂,调整肝脏功能减少脂肪合成。减少运输车:及时服用他汀降脂药,抑制并减少低密度脂蛋白合成。

地基没有、原料不足、运输不畅通,房子自然没法盖,动脉硬化和斑块也就无法形成了。但是对于已经盖好的房子或是高楼大厦,想拆除掉并把地基也都清理干净,是很难做到的,能做到的是不继续盖房子或是让已经盖好的高楼大厦更稳定,这也需要从它形成的过程做起,尽可能减少那些危险因素。

道理就是如此,至于你的血管里要不要建起一排排的小房子和高楼大厦,决定权就在你手中了。

体检发现颈动脉长了斑块,据说随时可能掉下来造成中风,怎么办才好?

老实说,不用那么紧张。颈动脉斑块没有那么可怕,有的斑块属于稳定斑块,如果没有造成血管明显狭窄,那么造成中风的可能性就很小。

斑块的全称应该叫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斑块的形成跟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肥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有关。

做超声 即可诊断

一般情况下,颈动脉超声完全可以判断出颈动脉有没有长斑块,以及斑块是否稳定,斑块的大小是否已经导致了颈动脉狭窄。

超声是可以看见血管壁结构的。颈动脉血管壁分为三层,通过颈动脉超声就可以观察到这三层结构:内膜层、中膜层以及外膜层。

斑块长在内膜下面,在内膜和中模层之间。


超声是最简单的无创检查,是颈动脉是否发生动脉硬化或者是否有斑块的首要选择。


斑块形成的标志


正常颈动脉的血管壁是光滑的,当动脉内膜层-中膜层融合,导致内-中膜层不均匀增厚(≥1.0毫米),厚度≥1.5毫米时,称之为斑块形成。

对于某个患者,若发现斑块≥2个,称为多发斑块。

斑块的稳定性如何分析


斑块的易损性评估,应根据超声结果综合分析:

斑块的形态:规则(相对稳定),不规则(相对不稳定)。

斑块的声波特征:均质等回声(相对稳定),均质低回声(不稳定),强回声(不一定是硬斑块,若是形态不规则同样具有不稳定性,特别是多发点片钙化斑块,更具有易损性)。

血管的狭窄程度与斑块的易损性相关,血流的冲击易导致斑块破裂形成血栓。


怎样控制斑块不再增大


积极有效控制危险因素,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预防斑块的体积增大、破裂,增加斑块的稳定性。

最后,绝大多数斑块不需要手术治疗,只有斑块长到一定程度,导致血管管腔高度狭窄影响了脑血流才需要手术。